3月12日,2024年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揭晓,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推荐的“超慢速北极加克洋中脊超强变化的岩浆增生”入选。
洋中脊是占地表约2/3面积的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经典地幔被动上涌理论,洋中脊的岩浆量随扩张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在世界上扩张速率最慢的北极加克洋中脊,学术界一直认为其地壳厚度接近为零,即教科书上的地球壳幔结构在此并不存在。2021年,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JASMInE科学计划圆满完成,科研团队在北冰洋加克洋中脊海域开展了国际上首次的冰下海底地震阵列实验,并利用这些实验数据在加克洋中脊发现了局部极厚、超强时空变化的海洋地壳。研究人员结合数值模拟提出了地幔主动上涌控制了超慢速洋中脊的增生,全球洋中脊受到主动和被动地幔上涌双机制的控制。
这项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颠覆了学术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认为的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的观点,丰富和完善了全球洋中脊动力演化理论,在全球板块构造领域发出了中国科学家的声音,受到央视新闻、新华网和科技日报等媒体的广泛报道。该项成果也从理论上重新审视了热液硫化物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前景,为海底资源研究、勘探与开发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