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 院所动态
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海明奇教授访问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日期:2019-05-09】

       425日,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DKFZ)海明奇(Kari Hemminki)教授访问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并做学术报告。副院长沈堂彪、科技处处长陆绍红、职防所陈钧强副所长及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科研人员约3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陈天辉研究员主持了学术报告。

    会前,沈堂彪在四楼接待室接见了海明奇教授,陆绍红、职防所陈钧强、陈天辉参加了接见。沈堂彪副院长和海明奇教授主要探讨了我国的肿瘤流行病学学科目前的现状、在国际上的影响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并就流行病学作为科研方法对于职防所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其它研究所的指导、咨询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沈堂彪希望海明奇教授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多个研究所加深咨询、指导及合作,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及学科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并祝福他访问期间生活愉快。

     接见结束后,海明奇教授在四楼小报告厅作了题为“肿瘤转化基因组学(Translational genomics of cancer)”的学术报告。他介绍学术生涯各个阶段:在获得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学位及完成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训练后,任职芬兰职业卫生研究所15年从事职业/化学致癌研究,此后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及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分子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接着,简介了他团队在石棉和间皮瘤研究方向的主要发现:第一、基于全国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胸膜间皮瘤的家族风险在某些特定职业中显著增加。提示: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对患胸膜间皮瘤的风险起重要作用(EJC 2018)。该论文“因对其领域的特殊意义”近期被推荐进F1000Prime(该文合作者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直属国际癌症研究署现任负责人Elisabete Weiderpass教授)。第二、瑞典于1976年全面禁止使用石棉(全球第一个国家),胸膜间皮瘤的发病高峰于2000年前后开始下降,提示:石棉暴露引起胸膜间皮瘤的潜伏期可能仅20余年(IJC 2003)。

     他重点介绍了“肿瘤转化基因组学”的研究思路和框架,主要目的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家族性肿瘤和转化基因组学咨询中心。包括三个研究方向:家族性肿瘤、临床遗传学、胚系遗传学。(1)家族性肿瘤:大约10%的肿瘤是家族性肿瘤,主要目的是建立起中国家族性肿瘤的诊断技术特征及标准,并构建预防性临床咨询路线;(2)临床遗传学:基于二代测序、家族成员筛查及肿瘤生物标志物,对家族性肿瘤进行遗传咨询,主要目的:通过几家重点肿瘤医院,集中组织对我国家族性肿瘤的警戒,帮助制定有关如何治疗及管理家族性肿瘤病人(及尚未致病的家庭成员)的中国临床指南;(3)胚系遗传学:通过对高危家族成员进行二代测序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新的中/高风险的基因及探索其致癌机制。他提出了该计划在我国落地的可行性及需要的相关资源。最后,提及了他的中国学生在国内的地域分布,并简单介绍了正在申报的中德合作项目“家族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

     学术报告提问阶段,海明奇教授与在场的多位科研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来源: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上一篇:“向阳红10”船起航执行中国大洋54航次A段任务
下一篇:首届长三角全球科创项目集中路演暨“2019中国·嘉兴 航空航天百人会”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