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发现了,随着近30年来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水环境遭遇到了空前的威胁。城乡河道因污染和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河道水质已基本处于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普遍呈现黑臭状态。
目前现实的情况是:
一方面是污染源难以有效切断,
另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整治资金
和有效的治理技术。
本期《天天好技术》栏目介绍的污染河道微生物强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污染河道超营养化、发黑、发臭的突出问题,对城乡的用水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简介
本技术以城乡污染河道、湖泊、景观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为目标。
针对目前水体修复多是开放水域的局部治理这一特点,在“减少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修复水体污染”的总体策略指导下,开发形成了由外源污染控制技术、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和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有机结合,包含多种技术和产品的污染河道微生物强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处理后河道出水情况
二技术要点
该技术的主要组成如下:
1.外源污染的控制技术
(1)生态拦污技术是主要用于城市开放河道区域治理,或者控制面源污染的综合技术,可有效减少外源污染进入治理水域,高效降解治理水域水体污染物,逐步恢复治理水域水体生态。
(2)生态反应池技术是由微生物强化修复、A/O反应器、水生植物修复等技术集成的,专用于城市河道排污口出水处理的技术。
2.内源污染的控制技术
利用大颗粒惰性材料固定的功能微生物,投入水底,高效矿化底泥有机污染物,从而减少内源有机污染物输出,封闭淤泥中污染物的上浮。
污染河道微生物强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组成
3.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
对污染水体的控制和修复技术主要包括解决黑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恢复水体溶氧的微孔曝气技术,以及处理水体无机污染物的多功能生态浮岛技术。
4.净水功能菌剂
通过传统培养方法和分子生态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从水体环境中分离获得高效污染降解功能菌,制备成具有解决水体黑臭和异味、高效降解水体有机物、降解氨氮、降解底质有机物、控制水体有害厌氧微生物增殖的WT系列(WT1-4)净水功能菌剂和MA-1微生物激活剂。
处理后河道后段水质
三
实际应用
与环保企业合作,分别在杭州、温州、金华、安吉、千岛湖等地的水体修复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已成功进行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河道50多条,示范推广应用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
示范推广区域的河道污水经处理后水体无明显恶臭;水体透明度平均增加25厘米以上;NH4+-N降低20%以上,总氮降低20%以上,COD降低40%以上。
黑臭河道治理前后对比效果
>四
适宜区域
该技术推广区域为年均温度大于10℃省份的城乡地区。
注意事项:该技术不适宜在有工业污水排入的河道应用。
污染河道微生物强化治理前后上、下游水体效果图
五专利情况
目前该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
ZL200810059104.4
ZL 2013 1 0213324.9
ZL 2013 1 0626099.1
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