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省地矿所非金属矿研究室研制的原位固化/稳定化农田土壤修复改良剂颗粒在“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开展应用试验。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耕地资源极为紧张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严峻,已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国民身体健康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对现有耕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耕地土壤生态修复技术要求能原位消除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及改良土壤酸碱度,既不能破坏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功能,又不能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农田土壤修复必须兼顾农户的利益,修复技术应尽可能边治理边生产,应该具有操作安全简单,同时对农作物没有损害的特点。
粘土矿物改良修复土壤污染是绿色、安全、环境友好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法,基于粘土矿物改性技术、催化技术、纳米材料等技术的土壤修复技术已经引起广泛重视。省地矿所非金属矿研究室研究团队提出采用“以土治土”的思路,选择天然非金属矿物中的粘土矿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改性活化等技术制备的土壤修复改良剂具有使用安全、环境友好、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等优势。《原位固化/稳定化农田土壤修复改良剂颗粒研制》项目获得了浙江省地质勘查局2019年度地勘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资助。研究团队在实验室通过对土壤修复改良剂的生产配方、生产工艺等进行系统研究,获得制备该产品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制备了4吨土壤修复改良剂颗粒产品用于田间应用试验。通过一系列的前期调研和现场实地考察,项目团队选择在“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的水稻田开展应用试验。
5月31日,非金属矿研究室主任李春生和项目负责人吴小贤来到安吉天荒坪余村,对试验区块设置、土壤修复改良剂颗粒施用方案及土壤修复改良剂颗粒的现场施用方法进行现场指导。此次试验应用的土壤修复改良剂颗粒采用天然非金属矿物中粘土矿物为主要原料,具有调节土壤酸碱度、钝化土壤中重金属、补充土壤肥力等功效。
(来源: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