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记者 于大勇) 原始创新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2亿元;对示范带动效果好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发起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创业基金……在去年出台“创新发展十六条”的基础上,北京海淀再次推出一揽子新政,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发布会上,北京市海淀区发布了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四大全新支持政策并率先推出首批科技应用场景重点建设项目政策措施,涵盖产业支持、服务方式和创新要素等方面。
创新在变,政策和服务也要因时而变,与创新的迭代同频共振。此次政策和措施的集中全面推出,旨在进一步增强区域创新活力,力求更加精准地对接创新主体的需求,通过资金支持、空间利用、人才服务、市场化平台设立等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持续激发科技创新“主力军”创新活力,升级中关村科学城“创新生态雨林”,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
中关村科学城是全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源头和战略高地。数据显示,海淀区聚集了全国近20%的人工智能企业,也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同时,基于雄厚的信息产业实力,海淀区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率先起跑,在主要细分领域已经成长出一批代表性企业,正着手建设范围100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并建成了全国首个封闭测试场地。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发展,构建世界领先的原始创新高地和产业发展高地,此次海淀区发布了《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关于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两个产业政策。
上述两个政策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前瞻的产业视角,注重发挥创新要素集聚和产业链条完善优势,突出重大原始创新激励,持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开源开放平台建设,主动开放应用场景引导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以政府引导基金方式培育“耐心”资本,引导投早投长投原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世界级新高地。
例如,在人工智能产业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方面,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平台和顶尖科学家团队等创新主体,面向未来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大协同的超前研究和创新攻关,对实现重大突破的项目最高给予2亿元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对取得颠覆性创新成果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最多连续3年的资金支持。
同时,重点围绕交通、医疗、金融、制造、教育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对示范带动效果好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全面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依托北大西门片区、中知学地区、北清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打造高品质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创新集聚区。
为培育“耐心”资本,海淀区将联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起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创业基金,并设立1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早期投资、长期投资、分阶段连续投资和产业链组合投资。
围绕人才住房保障和区域空间资源管理,此次发布了优化海淀区人才公租房保障和管理、海淀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产业空间资源管理和利用实施意见等两个政策。人才公租房政策的推出,将精准服务人才居住难题,降低创新人才生活成本。空间资源政策的推出,则在中关村科学城空间资源有限的现实困难下,进一步提升空间资源对高精尖产业的承载能力,提升产业空间利用效率,切实适当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并同步提升空间配套服务水平。
发布会上,海淀区政府相关部门与图灵奖(被称作计算机界诺贝尔奖)惟一华人获得者姚期智院士为代表的世界知名科学家,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目标,共同建设海华信息技术前沿研究院。同时,围绕微芯边缘计算、自动驾驶、生物医药孵化、高端医疗器械、硬科技孵化、第三方服务等高精尖领域,与知名科学家、知名企业共建共享,落地签约一批重大项目,通过优异的政策环境和高效高质的创新服务,精准呼应创新主体的需求,营造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
前沿技术的发展,需要与应用紧密结合,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还迫切需要打通企业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提供全纬度的应用场景,搭建新技术、新产品验证、展示和推广平台,促进企业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和价值提升。
为此,海淀区遴选区域内前沿技术和代表性企业,率先在北京推出一批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项目。首批推出智慧医疗、科技公园、智慧社区、金融风险智能监测、超高清视频技术、5G技术推广等17个重点典型科技应用场景。17个场景均由海淀区职能部门牵头实施,在投资和运营模式上,采用政府投资和企业筹措资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对于企业投资类的项目,海淀区政府给予一定比例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