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厅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战赢”的要求,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科技支撑、强化精准服务,深化细化“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全力打好帮助渔企渔民复工复产组合拳。
一是依托国家产业体系站载体抓好组团服务。建立“技术服务清单”,针对滩涂贝类和梭子蟹等主导品种压塘滞销、紫菜末水菜亟待收割等最迫切问题,依托所内虾贝藻3个国家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抽调60名科技骨干组建6支技术服务队,进渔村、进渔户、进塘头,采用渔技服务周、鱼病110等形式,编写制作鱼、虾、贝、藻疫情防控生产操作指南微课7个,帮助养民做好水质管理、饲料调控和病害防治等应急防控,确保水产品“菜篮子”供给。同时协调养殖户抓紧做好虾苗放养、贝苗鱼苗复工复产,落实清塘消毒、冬水贮备、设施维修、饵料培养等措施,指导调整品种、规模和出塘时间,尽量挽回因疫情影响造成的损失。
二是依托科研生产基地载体抓好应用示范。建立“帮扶效果清单”,针对水产苗种紧缺和渔业生产保供等最需要问题,紧急组织全所3个科研基地现有人员加强成果转化应用,保障海水养殖业优质苗种需求。清江基地开展“浙海科1号”南美白对虾自主新品系布池育苗,近期预计可提供给虾农3000万尾优质生态虾苗,计划供应苗种5亿尾。永兴和洞头基地也开足马力加班加点,抢时间追产能。永兴基地开展“乐清湾1号”泥蚶等滩涂贝类亲贝促熟培育,预计可供苗种50亿颗;洞头基地积极开展大黄鱼亲鱼培育,计划生产苗种1000万尾。同时,组织人员线上技术服务育苗和养殖示范基地复工复产,满足海水养殖生产苗种放养需求,保障广大渔企渔民增效增收。
三是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载体抓好联村包干。建立“疫情防控安全清单”,针对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等渔民最关心问题,依托所内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和农村指导员队伍,定点联系6个村建立 “专家团队+科技示范户”科技助农点,驻村入户,指导落实温室育苗、大棚和围塘养殖等实行封闭分区管理和包塘包片隔离防护,组织开展春季大黄鱼等内脏白点病和肠炎、表皮溃烂等弧菌类疾病的集中免疫行动。编写渔村疫情防控宣传手册,组织科技人员进渔户政策宣讲、进塘头技术指导、进车间生产培训,保安全促生产,把牢重点养殖区和渔村疫情渔情防控网。
(来源: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