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负责人孙国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牌匾
“对全体科技特派员来说,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荣誉,它将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2月25日下午,接到记者电话时,电话的另一头,正在北京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助理、科技特派员团队负责人孙国仓仍显得十分激动。
当天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成为浙江获奖的27个先进集体之一。
2003年,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首批101名特派员奔赴浙江省最不发达的100个乡镇,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带着农民创新创业。
如今,之江大地上遍布科技特派员的身影。穿山林、走泥路,十七年如一日,他们躬耕在田间地头,一任接着一任干,服务浙江加快发展县为主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脱贫、增收、奔小康,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

浙江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包崇来青田县章村乡记录茄子生长情况
扎根基层多元服务,发展乡村主导产业。多年不辞辛劳,科技特派员团队已在之江大地上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在坚持以“发展一个产业、培养一支队伍、致富一方农民”的科技帮扶思路的基础上,省农业院支持引导全体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深入山区田头,常年驻扎偏远乡镇,通过建基地、引品种、做示范、搞培训,带领农民闯市场,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专业组织,帮助农民走上科技致富路。
孙国仓介绍,十七年来,浙江省农科院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共派出省派个人科技特派员14批1052人次,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1173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22个、面积13.5万亩,提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3200多项次,帮助创办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186家,举办“科技二传手”等各类技术培训1680多场次, 培训农民15.8万人次,制作多媒体课件600多个,发放技术资料160余万份。此外,团队成员还在阿克苏打造“万亩亿元”精准扶贫工程黑木耳种植高效模式,以科技之基石,架起边疆农户增产增收的桥梁。

浙江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吕学高在开化县大溪边乡查看倒伏的高粱情况
孙国仓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对我院101位科技特派员、45个团队特派员和院法人特派员工作的高度肯定。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本次表彰大会有关精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为科技特派员提供源头活水。坚持科研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创新生产上能应用,农民能增收的成果放在科技创新的第一位,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期待。”
展望未来,孙国仓满怀期待。他告诉记者,浙江省农科院将继续注重产研融合,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精准度,完善个人、团队、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47个以上。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现代科技知识、科技成果等要素与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要素精准对接。此外,浙江省农科院还将扎实推进科技精准帮扶行动,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在结对帮扶村植入更多科技元素,巩固提升帮扶成效,全面服务乡村振兴。

浙江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蔡为明研究员指导阿克苏百姓栽培黑木耳
(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